星耀视界
✨ 明星动态 · 一手掌握星耀视界
✨ 明星动态 · 一手掌握“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刷那些小视频,拆奥特曼卡片,还有什么游戏解说、80后90后小卖部,没完没了。”一说起短视频,市民梁女士就一肚子气。
梁女士的儿子今年上五年级,每天放学后,老人都会带着他在楼下的小花园里玩一会,原本想着增加户外活动,结果慢慢变成了刷短视频的时间。“两三个小孩儿,拿着老人的手机往长椅那一坐,还经常学视频里的博主说话,什么老六、鸡哔你。”梁女士说,孩子有时甚至边写作业边刷视频,为此她没少发脾气。
研究报告显示,短视频在7至18周岁未成年人中的使用率高达九成,很多孩子刷着刷着,就沉迷于短视频。
无论是低俗搞笑的段子,还是轻松有趣的游戏解说,表面上,短视频博主只为赚流量。但记者调查发现,多数博主追热点发短视频都是为了带货,试图打开未成年人的钱包。
咕卡,是当下大热的中小学生“社交神器”,是用各种贴纸、装饰物等手工装饰的卡片。“咱们今天来个超级咕卡大PK怎么样?”“你们更喜欢谁做的咕卡呢?”短视频博主“翠花的童年”推出过多条“咕卡”短视频,不少视频点赞超过2万,评论上万条。数百名未成年人在评论区讨论得火热:“这是我妈晚上给我买的!”“不就是咕卡手账吗?谁没有?”“我可有手账咕卡大礼盒!”
咕卡比拼、吸引孩子评论只是引子。记者看到,“翠花的童年”在短视频内以多种途径带货:或在评论区置顶作者推荐,附上咕卡礼盒链接;或挂上“小黄车”,卖起儿童马苏里拉奶酪、中小学生古诗词工具书;或直接给某网红奶茶打起广告,称买奶茶送贴纸咕卡盘。
“没想到我妈节约了一辈子,却为各种短剧就花了一万多元。”提起微短剧,小然十分沮丧。
小然的母亲今年62岁,平时爱刷视频、看直播,是邻里眼中的时髦老人。去年9月,老人刷短视频时,总有链接跳出来,点进去,是微信第三方小程序,里面是各种微短剧。
“在一个小程序里看10集后就会要求充值。”小然说,母亲一开始以为9.9元就能解锁全部剧集,没想到看了三四集后,小程序又提示余额不足,要求继续充钱,一开始是充金币,后来是买短剧会员卡。“零零碎碎在不同小程序上充钱,全是各种某某视频的39.9元,不到7个月就花了一万多元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