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耀视界
✨ 明星动态 · 一手掌握星耀视界
✨ 明星动态 · 一手掌握明清两代帝王对景德镇官窑瓷器的喜爱,深刻影响了瓷器的制作与使用,甚至决定了瓷器生产的走向与成败。从明太祖朱元璋到乾隆皇帝,每位帝王的个人嗜好都在瓷器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。
皇家烧造体系的揭秘
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、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陆明华在上博讲坛第四期中,以明清两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立的御器厂为例,揭秘了皇家烧造体系及其成果。
△ 主讲人陆明华 ©张剑
明清两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立的御器厂,通常称为明清官窑,也有专家学者直接称之为“御窑”。烧造制度的核心,是皇家统一的管理制度。
△ 陆明华讲解“御窑厂”部分
明代立国后不久,明太祖在景德镇珠山设立陶厂烧造瓷器,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。
△ 朱元璋
“朱元璋读书不多,建国后战乱频仍,百废待兴,尚无兴致赏玩瓷器。”陆明华说。洪武朝的青花瓷各方面都继承了元代风格,器型粗大,胎体厚重,青花色泽偏灰,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。
△ 外蓝里红两色釉
永乐年间官窑瓷器中,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、青花及红釉瓷器。甜白釉色恬静优雅,超越前朝风格,形成了一种新面貌。
△ 甜白釉暗刻花卉纹高足碗
“朱棣对甜白瓷器是情有独钟的。”陆明华指出。
宣德年间官窑扩大烧造,青花瓷与永乐风格相同,即所谓“永宣不分家”,但烧造质量进一步提高,另有一些全新的瓷器品种诞生——洒蓝釉、祭蓝釉、仿汝、仿哥及不同风格的彩瓷。
△ 洒蓝釉
“宣宗朱瞻基对官窑瓷器烧造十分喜爱,在位十年中,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瓷器,数量、质量都十分突出。”陆明华说。
到了清代,皇帝们对于瓷器的偏好又有了变化,“景德镇官窑又仿古又创新,集中于康熙,雍正,乾隆三朝。”其中,“督陶官”唐英功不可没,很多器物的研制是在他的带领下进行的。
△ 唐英画像
“唐英督陶之初,所烧御器多为赏玩和日用瓷。大量为彩瓷,部分单色釉瓷都是仿烧历代名瓷。”陆明华强调。
乾隆一朝改革朝廷礼制,命令景德镇官窑制作仿古礼器,摹仿青铜器的器型,乾隆帝对瓷质礼器的器型、尺寸、釉色、纹饰都有具体的要求。
△ 各式釉彩大瓶
“人们见到乾隆朝瓷质礼器多姿多彩的造型、釉色和纹饰,不仅可以像欣赏其它瓷器那样得到美的享受,而且还可以引发思古之幽情。”陆明华总结道。
景德镇,这个古代的偏僻小镇,在几百年中为人类奉献了这么多的精美瓷器,这是古代无数中国工匠的伟大创造。
“因此真正敬仰的应该是他们,是他们创造了历史,创造了历史的奇迹。”陆明华说。